導師簡介
中台禪寺開山方丈上惟下覺大和尚
生平略介
四川省營山縣人,少年受儒家教育,研讀四書五經、諸子百家、學養豐富,喜愛閱讀佛教經典,慨然有出塵之志,三十餘歲前後,在禪宗開台重鎮﹣基隆十方大覺禪寺,依從一代高僧上虛下雲老和尚嫡傳法脈﹣靈源長老剃度出家,字號知安,法名惟覺。
精進策初心
每天凌晨兩點鐘,當僧眾們還在養息時,擔任香燈職務的他,便已經起來整理大殿,內外環境打掃得乾乾淨淨;在僧眾們午後養息時,常獨自留在大殿禮佛,不 稍休息;乃至於在園頭繁重的勞務上,仍精進不懈,總見他頭戴一頂斗笠,視線不超過一公尺的範圍,收攝六根,專心用功。如此不斷精勤努力,遂深契實相念佛, 禪淨一如的至理。
閉關住茅棚,深深海底行
由於修行上的進境,大和尚決定閉關專修,更上層樓。曾於宜蘭吉祥寺、新竹圓明寺、香港大嶼山等地閉關,後於今萬里靈泉寺的現址,蓋了一間簡陋的茅棚, 繼續清修生涯。最初接觸大和尚的弟子們說,當時大和尚看似莊稼漢,樸實厚重,生活很刻苦,身上穿的是縫縫補補的破舊納衣,日常佐餐的是自己種的辣椒、地瓜、地瓜葉及自製的泡菜,許多路過的訪客紛紛向大和尚請法,皆為其圓融智慧的應答及堅苦的行止所感動。
草創時期﹣靈泉寺
由於因緣逐漸具足,慕道求法者日漸增多,大和尚有感於機緣成熟,因而應請創建了靈泉寺。民國七十六年有四個人出家後,成為靈泉寺的第一批僧眾,請法供養的在家居士也有兩三百人。大和尚慈悲,親自帶領弟子,花了三個月的時間,翻蓋一間小小的玉佛殿,舉辦了靈泉寺第一次的『禪七』,參加的僧俗弟子約有二十 多人,此次極小規模的禪七,揭開了中國禪宗的新史頁,民國八十一年,一連四十九天無間斷的七期禪七,震撼了海內外佛教界。
大和尚應機施教,禪法極為活潑圓融,並無固定形式,往往一棒一喝,一言一舉,乃至一默一止,都可使學人受益良多。在禪七中,大和尚開示數息、參話頭、 中道實相三個法門,以指導學人禪修,直契心性。近世以來,禪法隱沒,禪師難遇,大和尚以禪七指示禪修之正途,由是揚聲海內外,普傳心法。
「迢迢弘法路,常遊無疲厭」﹣
創建中台山
由於大和尚高樹法幢,大振宗風,緇素聞名前來參訪、皈依、受戒甚至剃度者急遽增多,靈泉寺現有道場空間早已不敷使用,亟待另覓新址擴建,大和尚有感於弘法之任重大,乃決定於南投縣埔里鎮,興建規模宏偉之新道場──中台禪寺。
為了接引廣大的社會大眾,大和尚指導以佛法五化運動為弘法方向,表現出佛法的豐富層面,期望將佛法藉由學術、科學、教育、藝術、生活表現,使大眾從不同角 度,認識佛法,契入真理,開啟人人自性中的慈悲與智慧。每日參訪中台禪寺的海內外團體絡繹不絕,於殿堂建築及禪法之美中,獲得莫大的啟發。
「中台拈花,眾生微笑」,這是 惟覺老和尚一襲袈裟,萬般慈愍的悲願,從靈泉 寺的草創、中台佛教學院的設立、中台山寺的落成、海內外精舍的成立、普台中小學、普台高中的創辦,大和尚之菩薩行履,未曾停歇,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 己求安樂」,但願一切有情在中台心法光明普照之中,定能契悟當前一念清淨心,端坐自性中道實相之靈台。